王翠玲 旅行社 山西臨汾
|
“該用戶還沒有說說~~”
地理位置 臨汾市位于山西省南部,東枕太岳余支,西依呂梁山脈,中部是廣闊的河谷平原,汾河干流縱橫南北,兩岸土地肥沃,總面積1304平方公里。全市人口65萬,其中市區非農業人口25萬,區劃26個鄉鎮,70萬畝土地。臨汾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城,現為臨汾行署所在地,是臨汾地區政治、經濟、文化的中心。近幾年來,城市建設日新月異,街道整潔,綠樹成蔭,花果飄香,被譽為黃土高原上的“花果城”。 歷史淵源 臨汾古稱平陽。遠在10萬年以前,臨汾人民的祖先——“丁村人”就生息在汾河兩岸。據堯典記載,帝堯建都平陽,故有堯都之稱傳世。傳說倉頡造字于此,也是東漢時期名將衛青、霍去病的故里。臨汾商周時稱冀州,春秋屬晉,戰國屬魏,春秋時為河東郡地,漢代平陽縣,兩晉時期劉淵亦建都平陽,隋朝改為臨汾縣,沿用至今。1948年解放后,劃為臨汾市、臨汾縣。1949年合并為臨汾縣。1971年分為臨汾市、臨汾縣,1983年8月縣市合并,定為臨汾市。 風景名勝 臨汾古城是國內外聞名的“臥牛城”,修筑于明朝,城高河深,巍巍壯觀。市南有建于晉代的“古帝堯廟”,總面積700多畝,現有“五鳳樓”、“堯井亭”、“堯宮”、“寢宮”等建筑群,規模宏大,宏偉壯觀。市東有建于晉代的“古帝堯陵”。相傳當年為堯帝送葬的人很多,一人攜一袋黃土筑成了一座高大的陵墓,寄托著中華兒女對祖先無盡的思慕和敬仰。市內有建于唐貞觀年間“鐵佛寺”,又名“大云寺”。磚塔重建于康熙年間,塔高30米,水磨青磚砌成,飾以硫璃圖案,古意盎然。塔內“鐵佛頭”高6米,直徑5米,形神兼備,屬唐代佛像。市中心還有建于北齊的“大鐘樓”,又稱臨汾鼓樓,總高43.75米,長寬均為40米,依云逼日,雄偉壯觀。市西郊有元代舞臺3處:吳村鎮“王曲舞臺”、魏村鎮“牛王廟戲臺”和土門鎮“東羊戲臺”,是我國罕見的元代早期舞臺,對元代建筑和戲劇發展有珍貴的研究價值。還有位于西郊20公里的姑射山“仙洞”,相傳為堯王夫人鹿仙女誕生地,奇峰異洞,松柏圍繞,古跡處處,分5個自然風景區,63個風景點。南北仙洞巍然對峙。“神居洞”、“興佛寺”、“云霧寺”、“王母閣”等建筑群有120多間,石窯洞70余處,都依山背溝傍水,攔腰建筑,處于青山綠水的懷抱之中,有身臨仙境之感,不僅是優美的風暾區,也是避暑勝地。臨汾城西還有蒲縣柏山廟,縣小西天,吉縣壺口瀑布;城南有襄汾丁村遺址;城北有洪洞大槐樹、廣勝寺、蘇三監獄等,這些都是人們神往的地方。 地理資源 臨汾市氣候溫和,屬于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,全年無霜期202天,年平均降水量553.4毫米。全市物產豐富,經濟繁榮,盛產小麥、玉米、水稻、棉花。西山礦藏豐富,已探明的地下礦產達數十種之多,其中金礦、鐵礦、煤、石膏、白云石、石灰石、陶土等有較大儲量,特別是煤,質量高、品種多,現已探明儲量20多億噸。 工業農業 臨汾市現代工業發達,已擁有冶金、機械、煤炭、化工、紡織、食品、造紙、建材、醫藥、陶瓷等各種工業企業245家,產業工人5.6萬人,固定資產原值4億元,主要產品100多種,是山西南部重要的重化、重紡工業基地。目前興建了以冶煉、建材、煤化為主的一批企業,逐步形成了門類較多的現代化工業體系。 臨汾市的農業以棉、糧為主,栽植業有水果、蔬菜。龍祠的韭黃,永安的紅棗,伍默的蓮菜馳名省內外。西部山區森林覆蓋率達12.7%,荒坡草地有32萬畝,是發展畜牧業的有利條件。東部丘陵區地域遼闊,素有“棉麥之鄉”的美稱。在黨的富民政策推動下,農村五業興旺,產業結構日趨合理,勞動力向二、三產業轉化,鄉鎮企業迅猛發展,總產值達19.5億元,全市超億元鄉鎮達11個,在山西南部名列前茅。 商品流通 臨汾市在歷史上就是晉南地區的商品集散地,現在更是全區的商業中心,全市有全民、集體、個體商業網點4720個,從業人員13801人,年商品零售總額達7.9億元。新建成的工貿大廈營業面積達5000平方米,堪稱晉南之最。 科教文衛 臨汾市也是晉南重要的文化城市。有大中專院校8所,普通中學58所。共有科研機構10所,科技人員2208名,影劇院10座,劇團8個,醫院41所,有電視臺2座,廣播電臺1座,體育場館3座,當地發行《臨汾日報》等報刊。 基礎設施 臨汾“南通秦蜀,北達幽并”,地理位置十分重要,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。如今同蒲鐵路貫通南北,東西走向的臨宜線、臨大線、臨浮線、臨翼線等不僅直通臨汾地區17個縣市,而且通達陜西、河南、河北等鄰省。現在臨汾市已成為晉南重要的對外開放城市。1986年與日本秩夫市結為友好城市,這些都為堯都古城增加了新的魅力。 形勢在發展,社會在前進,臨汾人民正在黨的領導下,為把這座文化古城建設得更加美好而努力。
更多相關博文
臨汾市途樂旅行社(2015-07-01)
喬家大院簡介(2015-06-27)
喬家大院簡介(2015-06-27)
黃河壺口簡介(2015-06-27)
黃河壺口簡介(2015-06-27)
丁村簡介(2015-06-27)
山西面食文化(2015-06-27)
發表評論
提示:請先登錄再進行評論,立即登錄